为什么“红军长征大渡桥的铁索的故事”备受关注?
红军长征:大渡桥铁索奇迹
1935年,红军正在进行长征,挺进四川。当时,在四川省境内,大渡河横亘在红军长征的前进路上,成为了红军前进的一道难关。
1.大渡桥的情况
大渡桥长约500米,跨越大渡河,是一座铁路桥。由于所到之处战火频发,铁路系统已被日寇和蒋介石的反动军队破坏殆尽,红军迫切需要对大渡桥进行掌控。
2.铁索运输的必要性
但是红军则面临一个棘手问题,没有现成的桥梁设备,依靠手工搭建成本太大,耗费时间太久。最后,红军听从朱德同志的建议,决定先搭建铁索,借此运输道具、物资、重器等。
3.铁索的搭建
红军士兵们日夜奋战,将一根根三米多长的钢管打成销子,用10个销子和绞盘组成码。然后预制好缆绳和架索。遇有需求便发起人工勘察,确定锚点、架索位置,择优安装码、缆绳和架索。绳索师傅在索线上加挂八只小篮子,把物资装入篮子,利用绞盘和撬杠将八只篮子顺次滑下架线到河中对岸,起到极佳的运输作用。
4.铁索运输的重大意义
铁索的出现,不仅缩短了时间,降低了成本,同时也克服了在河中施工的难度。铁索的搭建成功,极大地增强了红军的战斗力,配合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,为后续的战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5.铁索的历史价值
铁索虽已成为古物,但它见证着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历史,也激励着当代人要珍惜现在,未来更好。
6.铁索奇迹的意义
大渡河铁索的搭建,显示了红军军事打法的灵活性和创造力,也展现了红军军事工程的神奇魅力。它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项伟大的创造,更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范例和思想资产。
总体来说,红军长征大渡桥的铁索的故事是一部充满感人和勇气的历史篇章,这个故事值得我们好好的思考和铭记。
评论